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iso质量认证 2022-10-04 11:27
【摘要】小编为您整理如何验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如何做好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报告、简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应从哪些方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何有效运行相关iso认证知识,详情可查看下方正文!

如何验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首先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怎么进行策划的,策划的输出是什么,比如说验证计划或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模块分解,按照策划输出的iso三体系认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的结果符合策划的安排,符合顾客,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就说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其次还可以看公司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以及相关方的审核情况,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按照要求进行评审,纠正措施按照要求进行并关闭了不符合项也能从侧面说明体系的有效性;还有就是看看公司的HACCP计划等是否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更新。

2004 年 6 月,ISO 发布了ISO22000 国际标准草案 (DIS 稿),进入各成员国为期5 个月的 表决阶段,并计划于2004 年第四季度发 布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预计ISO 将于2005 年下半年正式发布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 织的要求》。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 继ISO 9000 和ISO 14000 后用于合格平定 的第三个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 22000 将国际上最新的管理理念与食品安全控 制的有效工具——HACCP 原理有效融合, 必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 影响。 纵观ISO 22000(DIS)标准,其以下特 点引人注目。
一、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延伸 至整个食品链 对于生产、制造、处理或供应食品的所 有组织,食品安全的要求是首要的。这些 组织都应认识到,对表明并充分证实其识 别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能力的要求日益 增加,并认识到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多因 素。这个标准的要求可用于食品链内的各 类组织,如饲料生产者、食品制造者、运 输和仓储经营者、分包者、零售分包商、 餐饮经营者,以及相关组织,如设备生产、 包装材料、清洁剂、添加剂和辅料的生产 组织。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危害在食品消费 阶段(由消费者吸收)的水平和存在的 危害有关。由于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都 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因此通过整个 食品链进行充分控制是必需的。所以, 食品安全是基于通过食品链的所有参 与者共同努力而保证的连带责任。 认识到组织在食品链所处的角色 和地位,是确保在食品链内有效地相互 沟通,以供给最终消费者安全食物iso三体系认证 所必需的。图1 列举了食品链中典型相 关方之间沟通渠道的可能范围。 图1 食品链沟通实例 ISO 22000 以“前提方案”的概念 替代了传统的GMP(良好操作规范)和 SSOP(卫生操作程序)概念。前提方案 是一个可替代词,根据食品经营组织在 食品链中所处的位置和食品安全管理 的需要,可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环节: GMP(良好操作规范)、GAP(良好农业 规范)、GHP(良好卫生规范)、GDP(良 好销售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 GPP(良好生产规范)、GTP(良好贸易 规范)、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以及操 作性必备方案(SSOP 和其他SOP)。
二、 管理领域先进理念与HACCP 原理的有效融合 过程方式、系统管理及持续改进是现 代管理领域先进理念的核心内容。任何 将所接受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 可以视为过程。组织为了能有效地运 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 程。一个过程的输出会直接成为下一个 过程的输入。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过 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 “过程方法”。所谓系统管理,即针对 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 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 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系统方法的 特点在于它围绕某一设定的方针和目 标,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活动,识 别由这些活动构成的过程,分析这些过 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按 某种方式或规律将这些过程有机地组 合成一个系统,管理由这些过程构成的 系统,使之协调地运行。持续改进的最 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包 括改善iso三体系认证的安全特性、提高过程有效 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所有活动。通过测量 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 实施解决办法、测量实施结果、直致纳 入iso三体系认证等活动,实施不断的PDCA(计划、 实施、检查、改进)循环。以上原则在 ISO 22000(DIS)标准中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目标导向 建立一个系统,以最有效的方法实 现组织的的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由组 织的最到管理者制定食品安全方针,并 进行相关的沟通。 较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的食品安全 方针与其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位置相关, 确保食品安全方针符合与客户商定的 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确保食 品安全方针在组织的各个层次上得到 沟通、实施和保持,并对其持续适宜性 进行评审,同时确保在食品安全方针中 充分阐述沟通的作用。食品安全方针应 得到可测量的目标的支持。
2、过程的识别和危害分析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安全食品实现所 需的过程,在实施前提方案(包括基础 设施、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 基础上,对食品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后果 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危 害分析并确定显著危害,作为HACCP 计 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组合控制的对象。
3、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有效的安全iso三体系认证生产,要求和谐地 整合不同类型的前提方案和详尽的 HACCP 计划。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用于 阐述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可接受、更 具永久特性的良好(操作、农业、卫生 等)规范,而操作性前提方案则用于控 制或降低iso三体系认证或加工环境中确定的食 品安全危害的影响。HACCP 计划用于管 理危害分析中确定的关键控制,以消 除、防止或降低iso三体系认证中特定的食品安全 危害。

首先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怎么进行策划的,策划的输出是什么,比如说验证计划或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模块分解,按照策划输出的iso三体系认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的结果符合策划的安排,符合顾客,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就说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其次还可以看公司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以及相关方的审核情况,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按照要求进行评审,纠正措施按照要求进行并关闭了不符合项也能从侧面说明体系的有效性;还有就是看看公司的haccp计划等是否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更新。


如何做好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报告?

Q-1:什么是有效性评价? A:有效性评价是指公司通过收集客观证据来验证和评估已建立并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否为公司的安全管理带来成效。通俗的理解就是回答通过运行体系起到作用没有,收到含金量没有这个问题。成效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两个关注点,一是安全管理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的过程控制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二是安全管理过程是否得到持续改进。与外部审核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外审侧重于过程的符合性(符合体系和强制性规定),有效性评价则侧重于体系的持续改进。 Q-2:为什么要开展有效性评价? A:有效性评价是安全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改进的保证措施。至少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全面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二是评价安保方针和目


简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应从哪些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要求生产、操作和供应食品的组织,证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顾客的期望、社会的责任,使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逐渐认识到,应当有标准来指导操作、保障、评价食品安全管理,这种对标准的呼唤,促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产生。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进入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社会、政治和贸易问题时有发生,世界各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机构、监管、信息、教育正在急剧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国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动向及相关研究成果,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介绍了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原则、实践和经验,供有关管理人员、专家和学者参考。当国家在建立、升级、强化或改变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必须对很多支撑食品管理行动的原理和价值取向给予考虑。这些有效性包括:①在食品链中尽可能充分地应用预防原则,以最大幅度地降低食品风险;②对从“农田到餐桌”链条的定位;③建立应急机制以处理特殊的危害(如食品召回制度);④建立基于科学原理的食品控制战略;⑤建立危害分析的优先制度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⑥建立对经济损益和目标风险整体的统一行动;⑦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是一种多环节且具有广泛责任的工作,并需要各种利益代言人的积极互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整个过程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不断要求单位和食品制造商在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者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当前全球食品贸易量日益剧增的形势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有责任强化本国的食品管理体系,履行基于风险分析的食品管理策略。多数单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认为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是确保本国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基础。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何有效运行?

(1)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有效,持续适用。包括三个方面:确保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体系文件的现行有效和适用性;准确定位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不断优化之源配置。包括三个方面:足够的人员配置和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动态管理;合理的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3)利用内部和外部力量,维持和提升检测能力。每年制定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外部质控如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内部质控如内部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标样考核等。(4)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制定全面详细的日常监督方案,并对监督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纠正,改进和预防措施。同时,注重客户评价。(5)利用内审、管审和外审,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6)不断完善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7)强化质量意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CMA、CNAS、ISO体系建设资料我都有


上一篇 :企业资质iso认证,iso企业资质

下一篇:企业资质认证咨询业务,企业资质服务咨询